國家電網《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老百姓可以用
新能源發電裝置給自己家發,還可以將用不完的電賣給國家。3月1日,筆者從濰坊華天
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濰坊華天
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一體化示范園目前已經具備并入國家電網能力,并完成了所有并網審批手續,預計很快就能并入國家電網,屆時一年將有150萬度電賣出。
新奇:棚頂發電棚內種菜
3月1日下午3時許,在壽光市稻田鎮張家營前村村西,筆者走進了占地126畝的濰坊華天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一體化示范園區(下簡稱華天光伏蔬菜大棚示范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約4米的水泥甬道,道路兩旁是排列整齊的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
在一個栽植西紅柿的蔬菜大棚里,農業技術員張成永介紹說,這個長約100米,寬約10米的大棚內,種植了2300多棵西紅柿。“這些西紅柿受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的影響,比一般的西紅柿長得快,預計再有一個月就能上市了。”張成永說。
站在大棚內抬頭向上看,整個大棚都是鋼架結構,棚頂是用鋼化玻璃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組成的。整個大棚內有8個白色的光伏匯流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產生的電會儲存到每個匯流盒內,再由電纜傳遞到示范園內的并網逆變器,電流在并網逆變器內進行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然后升壓并入國家電網。據介紹,一個大棚是由400塊光伏發電板和800多塊鋼化玻璃構架起來的。
在這個蔬菜大棚的棚頂,除鋼化玻璃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外,棚頂還卷著一大卷不吸水透光保溫被。“冬天天氣冷,晚上就要蓋上這個保溫被。”張成永說,這種保溫被不但可以保溫,還能透光,蓋上后不影響農作物吸收陽光,而且還具有除雪作用,遇到大雪天氣時,會自動化雪。
據華天光伏蔬菜大棚示范園副總經理孫明亮介紹,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是太陽能光伏能源技術與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相結合的產物。
該集團從2009年開始嘗試在大棚上安裝鋼化玻璃板和光伏發電板。經過三年的努力,去年終于建成了17個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
優勢:比普通大棚一年多種兩茬菜
“大棚頂上發電,大棚里面種蔬菜,一年可以種4次,比普通的高溫大棚可多種兩次。”張成永說,光伏發電板作為蔬菜大棚的屋面系統能阻止陽光紫外線對植物的破壞,減少病蟲害,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和產量。光伏發電板在發電的同時,還能保證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促進農作物光合作用對陽光的需求。
“傳統的高溫大棚在夏天時棚內溫度可達60℃,以西紅柿為例,它的生長溫度為20℃到30℃,過強的日光會影響光合效率,導致大部分農作物在夏天時無法種植。”張成永說,光伏發電板本身折射率較高,即使是在酷熱的夏天,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內的溫度也只有35℃左右。
另外,農業大棚光伏系統可與LED系統相搭配,夜晚LED系統可利用白天發的電給植物提供照明,延長日照時間、縮短生產周期,保證蔬菜穩定生產。
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的光伏發電板在發電過程中不消耗任何化石能源、不排任何有害氣體,有效利用大棚棚頂,無需占用土地資源。“一畝地大棚每天的發電量在120度以上,一年發電量在5.3萬度左右,卻無污染、零排放,很好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孫明亮說。
“傳統蔬菜大棚采用的是薄膜,一年更換一次,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采用的是鋼化玻璃結構,可使用25年,省去了每年更換薄膜的麻煩。”孫明亮說,普通的蔬菜大棚冬季要安裝草,加蓋覆膜保溫,一天下來拉放草簾、揭蓋覆膜的時間就得兩個小時,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不需要草簾和覆膜:每年換草簾,農戶都得背著一步步爬到棚頂,而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不需要替換草簾,減輕了勞動強度;遇到大風天氣時,普通蔬菜大棚容易刮壞棚膜,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結實耐用,不易破壞,可經受強風、暴雨、冰雹等惡劣氣候條件,農戶可以放心使用。
前景:1個棚1年可賺20萬,4年可收回成本
孫明亮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建一個10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的成本是80萬元,這樣一個棚一年可以發10萬度電,按照1元錢一度電賣給國家電網,一年大約能掙10萬元。以種植西紅柿為例,一年可以種3茬,收入大約在10萬元左右。這樣算下來的話,建一個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的成本4年就能收回。
“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的鋼化玻璃可以使用25年,也就是說除了掙成本的4年,剩下的21年掙的都是純利潤。”孫明亮說,他還沒有把國家補貼的錢算進來,如果算上國家補貼的錢,收益會更大。
“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已經具備了并入國家電網的條件,并完成了所有的報批手續,預計很快就能并入國家電網了。”孫明亮說,并入國家電網后,他們一年將有150萬度電賣出。目前壽光市有80萬畝蔬菜大棚,如果全部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一年就能發電424億度。(劉燕 鄧永杰)